为推动传统体育进校园,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,近年来,玉门市体育中心在传统体育学校转型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、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实践,摸索出了一条具有玉门特色的体育教育新路子。
1.多部门联合,着力推动新型体校建设。针对上级体校面临的选材招生难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、出口不畅等问题,玉门市体育中心将市级体校与玉门本地普通中小学校结合,在特色训练项目设置、运动员升学、教练员进校指导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,大力推动新型体校建设。一是将市级体校小年龄组竞技项目布局到当地普通中小学校,进行“三集中”训练。至目前,已在全市22所中小学校布局“体教融合示范单位”14个,开设运动项目10个,从训适龄队员2000余人,因项目普及参与锻炼的学生人数达3万人次。二是体育教练员进入学校,开辟“绿色通道”。市级体校教练员全面进驻示范单位,按照省运会参赛队员年龄进行招生选材,成立训练队伍。目前,田径、乒乓球、篮球等项目的3名市级教练员进入城区中小学校,从事业余训练人数接近100人,项目普及学生数2000余人,扩大了玉门青少年体育训练参与范围,提升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。三是跨片跨区上学,打通升学通道。体育特长生在小升初阶段得到了全面落实,普通高中学校体育单招生占比达5%,义务教育阶段训练点学校通过基本素质测试、专项测试、综合素养测试等多维度指标选拔招收非学区范围内的学生,同时灵活管理学籍,保障体育特长生享有优质教育资源,解决了体育人才升学断档的问题。

2.体教部门创新合作,专项经费保障青少年活动开展。为解决体育师资力量不足、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单一、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、专项资金不足等问题,玉门市体育、教育部门不断加深合作,积极创新举措
南宫28相信品牌的力量。一是推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。充分利用体教融合平台,优秀退役运动员先行到训练单位入职,成绩突出、表现优秀的人员根据各学校的招聘条件,优先招考,为普通中小学校引入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,让学校体育发展更加专业化。目前,已有6名优秀教练员在玉门市普通中小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。二是盘活学校体育场馆,为全民健身提供活动场地。学校场馆的日常运转受到管理、经费等方面的困扰,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场馆社会化利用率较低。体育、教育部门共同整合资源,盘活运动场馆,从竞技体育入手,全力带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。目前,玉门市第一中学体育馆、玉门市第四小学体育馆、玉门市体育馆在体育部门资金和人力的多项支持下,已达到高效运转。三是体育、教育部门联合加大经费投入。2024年以来,玉门市对体教融合重点项目进行政策、资金倾斜,共投入资金20余万元,用于器材配备、场馆建设、师资队伍建设。